##EasyReadMore##

2011-06-27

基隆廟口之非吃不可






只要想到基隆廟口,一定想到換帖兄弟蘇大呆!記得第一次到基隆廟口就是蘇大呆帶肉肉來滴,從此以後只要來基隆廟口,鐵定不能沒有他!(因為蘇大呆有ㄅㄨㄅㄨ啦!) 這回按照慣例蘇大呆又被肉肉和江媽硬凹帶我們來到基隆廟口了!

基隆廟口位在基隆市仁三路上,介於愛三路和愛四路之間,現更擴展到愛四路上,形成「L」狀聚集連成一氣。入口處就在愛三路與仁三路口,有個【雞籠廟口】燈管線招牌(早期《基隆》稱做《雞籠》),這裡全天24小時皆有店家營業,越晚越熱鬧,也稱為【廟口夜市】。


鄉土小吃區,大都伴隨著市集、香火鼎盛的廟宇而產生,稱為廟口小吃。基隆廟口就是以奠濟宮為中心聚集而發展出來的,可追溯到日治時代末期,當時奠濟宮香火鼎盛,隨著眾多香客而來的流動攤販,在廟埕上聚集延伸,並逐漸擴大成為市集;光復後,經基隆市政府統一規劃、長期發展後,廟口小吃知名度反而凌駕於奠濟宮之上。


在車上時就已經盤算好今晚要搶灘的攤位,也是肉肉每次來基隆廟口非吃不可的幾樣小吃,雖然了無新意,但只要想到這幾樣小吃,口中唾液就忍不住的一直分泌!

經過規劃後的攤販都編上號碼,除了方便管理之外也變的整齊美觀,慕名前來的遊客也可依循攤位號碼方便尋找。

雖說天婦羅又稱甜不辣,這家位在16號攤位的《天婦羅》,跟一般我們吃的甜不辣可是不一樣的,這裡賣的是炸天婦羅,人客們可別吃完了還傻傻的跟老闆要湯喔!:P


肉肉以前每來必吃,卻從沒注意過是由幾個年輕小夥子一起經營的,不知是合夥的還是受雇的,總之他們各司其職、手腳俐落,但臉上卻一點笑容都沒有!(可能遇到太多傲客或是工作太忙賺太多了!@@")

看著他們熟練的挖起魚漿,用手掌捏成扁圓狀再下油鍋炸。負責油炸的年輕人兩手用長筷子不斷的翻動,避免黏在一塊兒!炸好的天婦羅撈上油網架上瀝乾後,另一個年輕人則四片疊在一起,一刀對切成兩半,放入碗裡、夾入醃漬過的小黃瓜、淋上特製的醬汁即可上桌。


熱騰騰剛炸好的天婦羅最好吃了!炸的金黃的外皮、軟Q的口感,加上小黃瓜的清爽、醬汁的甜美,不油不膩恰到好處!


小小的一碗,總共八小片,一種產品、一種尺寸,不二價NT$30。


非吃不可的還有這家攤位38號的《麵線羹‧肉圓》,愛吃麵線的肉肉只要聽說哪裡麵線好吃,一定天涯海角也要吃到它!到了基隆廟口當然不能錯過這有名的《麵線羹》!雖然他們也有賣肉圓,肉肉倒是還沒吃過,下次再來可以試試看!


這麵線羹有別於一般的大腸麵線,特別之處是將大腸用魚漿包裹住,先煮好後成為大腸羹,再加入煮好的麵線中,一碗熱騰騰的麵線羹就上桌囉!一碗不二價NT$35。


它的麵線是用手工麵線,怎麼區分機器或手工製的呢?肉肉阿母告訴肉肉如果麵線粗細不一就是手工製的,口感上較有層次;機器製的粗細大小都是一致的。

軟Q的魚漿包裹著有嚼勁的大腸,配上細綿綿的麵線,嗯~~很想再吃一碗!夜市很長,要留點肚子裝其他的東西呀!

湯頭、口味和小時候常吃的在舊萬華戲院旁巷子裡的大腸麵線很相似。肉肉阿母在肉肉小時候賣肉羹麵,經常帶肉肉到三水街的魚漿店補貨,每每都要吃上一碗才回家!相較之下,肉肉比較喜歡吃萬華那家,因為萬華那家的大腸魚漿比較有彈性、比較Q,有機會再為大家介紹!


肉肉吃麵線習慣一定要加白胡椒和黑醋這兩樣調味料,建議大家先品嘗原味後,再加自己喜歡的調味料。


在台灣,如果要你說出三個最有名的小吃地點,一定有基隆廟口;如果要你說出三個基隆廟口最好吃的小吃,一定有鼎邊趖;來基隆不來廟口,等於沒來;來廟口不吃鼎邊趖,等於沒吃。所以在怎樣飽都一定要塞下一碗有名的鼎邊趖!

廟口有兩家賣鼎邊趖的,一家說是有百年歷史,一家則說是正宗老店,到底哪一家才是正港的創始店呢?恩怨情仇,不論是哪一家都要秉持貨真價實、料多味美,才能吸引顧客並留住顧客,否則一次就掰掰囉!不是嗎?

蘇大呆說這家攤位25-1的《邢記鼎邊趖》才是正港的老店,我們就不妨先光顧邢記,下次有機會在去吳家比較一下!


邢記的員工很多,有的負責吆喝拉客人、有的負責舀湯、有的端碗收碗、有的收錢,還有的在度咕... @@"~


這一大鍋的鼎邊趖,一碗接一碗的舀,手幾乎沒停過!肉肉都還沒點,店家馬上就端出三碗給我們,可見來這裡都是吃鼎邊趖的!


什麼是鼎邊趖呢?「趖」是指黏液爬滾的狀態,也就是把在來米磨成米漿沿著鼎邊滾下,在鼎裡放一些水,一面烤一面蒸,製成的薄皮米食就叫《鼎邊趖》。

鼎邊趖的配料相當豐富,有肉羹、蝦仁羹、金針、香菇、蝦米、小魚干、筍絲、魷魚絲和高麗菜,加上蒜頭酥和芹菜珠後即可上桌。

這一碗料多味美、湯頭甜的鼎邊趖,一碗要價NT$55。雖然不便宜,但是真的物超所值!肉肉對那個「趖」並不是特別喜愛,吃起來古溜古溜的非常彈牙,不過超難用湯匙舀起來的!肉肉最愛的是肉羹和蝦仁羹,味道好而且Q嫩有彈性,湯頭很甘甜!不過在這樣的夏天,吃完這一碗就汗流浹背,面紙已經用掉兩包了!


蘇大呆說這家編號66的《油棵‧芋棵》好吃,肉肉就來試試看!


這油棵讓我想起曾經在百貨公司美食街吃過的《九層炊》,當肉肉跟蘇大呆說的時候剛好被老闆聽到,老闆還很熱心的跟肉肉說他們的油棵和九層炊是不一樣滴!(但是肉肉忘了老闆說哪裡不一樣了@@"~)

肉肉點了一碗油棵,看老闆很熟練的切片,每一片的大小都剛剛好,灑上一些油蔥酥,再淋上特製的醬油膏和辣醬,冰冰的吃非常清爽!


九層炊因為時間已久遠,肉肉也忘了是什麼滋味,倒是這油棵,雖然稱「油」棵卻一點也不油,卻有油蔥酥的香味,白白嫩嫩的、又香又Q,份量不多,吃夜市剛剛好,一碗要價NT$35。是夏天來夜市的首選之一!


在基隆廟口夜市要找好吃的鹽酥雞真難!肉肉一直肖想路邊攤的好吃鹽酥雞,找了半天只找到這家攤位35號的《香香塩酥雞》。


這家生意並不是很好,但看起來還算乾淨,反正也找不到別家,肉肉又硬要吃,就買了一份鹽酥雞(NT$50)和一份甜不辣(NT$25)解解饞!說實在的,雞肉醃的不夠入味,胡椒鹽又放的少,吃起來沒什麼味道,肉肉應該不會再光顧囉!


吃完這難吃的鹽酥雞後非常口渴,想吃泡泡冰又怕越吃越渴,只好去便利商店買無糖茶喝,喝玩肚子再也容不下任何東西了,今天的基隆廟口小吃行就此打住,反正每次回台都要來,下次再來品嘗不同的攤位!

臨走前蘇大呆和江媽說要去買這家攤位58號的《營養三明治》。


肉肉記得以前每次去都是大排長龍,也沒有想吃的衝動,直到有一次下雨天沒什麼人排,就買了一個吃吃看,印象中也不怎麼驚為天人!


比較特別的是外面的麵包是炸的,裡面沾了特製的美乃滋,夾上小黃瓜、番茄、滷蛋和火腿,看起來不錯,不過肉肉已經吃不下了,所以這次就PASS囉!下次有機會再試試看!



寫完這篇後,看著這些圖片肚子又餓了!@@"~ 不過肉肉也只能對著這些照片望梅止渴!><"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