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2-02-08

蘭城晶英團(二)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離開【晶英酒店】後,陰暗又烏雲密佈的天空,似乎還沒有完全擺脫颱風的威脅!但是沒有下雨再加上涼涼的天氣還蠻舒服的!咱們就利用這樣難得的優勢漫步宜蘭街頭,散步至宜蘭火車站,準備撘火車至羅東,前往【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途中經過【口丟口丟噹森林】,是黃聲遠建築師的作品,主要建築設計以《鐵樹》和《紅磚屋》為主,結合了宜蘭當地民謠、火車概念設計而成。鐵樹與真樹穿插其間,搭起一片林蔭小道,很多鴿子聚集在此,綠意盎然,可說是鋼鐵城市中的一片綠地。雖說是森林,但其實是一個小公園,也提供學生免費停放自行車,除了美化 市容,也有便民之利。旁邊的《紅磚屋》是一間問路商店,也就是宜蘭縣休閒農業旅遊服務站,除了展示各鄉鎮的農產品外,亦提供宜蘭各種旅遊資訊,早期是米榖檢查所,檢查稻米等級的所在地。

『口丟』其實國字裡沒有這個字,是從台語造字來的,旁邊還有英文拼音『Du Du Dang』。

【口丟口丟噹森林】前方不遠處即是【宜蘭火車站】,前方廣場有花園造景,不僅美觀,視覺上也更加清新寬廣。


宜蘭→羅東區間車,NT$15元。


雖然是短短的車程,不過美景盡現眼底,綠油油的稻田中座落幾間民宅,雖有高樓仍不失綠意,依然是一塊淨土。


經過了二結及中里兩站後即到了目的地羅東,也是因為颱風天的關係,人潮稀疏!


車站內有大型便利商店,一旁還有投幣式置物櫃,咱們就把背包寄存在置物櫃裡,然後一身輕的遊玩去了!


火車站外有公車直達【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車上也可以刷優游卡,真方便!


宜蘭觀光做的很好,公車司機都會先自我介紹,然後沿途還像導遊一樣一邊介紹經過的景點,對促進宜蘭的觀光業不遺餘力。原來宜蘭也有慈濟的【靜思堂】,雄厚的財力不可漠視!公車經過市區中一家【鴨喜露滷味專家】,司機說這是一家世代承傳的滷味店,來到羅東市區非吃不可,但是我們坐在車上又不能靠邊停站,只能將口水一直往裡吞!由於宜蘭觀光業日漸繁榮,各地也陸續出現民宿,服務及舒適度不差飯店,還有庭園餐廳、咖啡廳等,真的是週末放鬆身心休閒的好去處!


過了這座【利澤簡橋】,【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就在不遠處了!司機還特別叮嚀回程的公車時間,千萬別玩到忘我,錯過了最後一班車的時間!


這就是位於冬山河親水公園旁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來到大門口就已經明顯感受的到傳統與藝術的氣息了!


售票窗口,旁邊有價目明細及開放時間,一目了然。


入口處木質閘門、紅磚和傳統灰色花崗岩相稱的樑柱和地磚,以及門外的木雕藝術品,都能讓人搶先體會到傳統和藝術間的水乳交融!


進了大門後即是中央廣場,中間有個很像古錢幣外圓內方的石雕藝術品,還有三代同堂的天倫樂!前方有園區導覽地圖,還有服務人員可詢問;右邊這棟是《展示館》,作為典藏傳統藝術文物的展出,以及舉辦主題特展和研究成果展的地方。


在中央廣場前是多功能廣場,右邊是《曲藝館》,緊鄰著內河道的自然景觀;左邊靠近內河道處是《臨水劇場》,一座以天為幕、以地為席、以大自然為布景的露天表演台;《曲藝館》對面,位於園區的中心位置,外型保有典型傳統古厝建築的是《廣孝堂》,乍聽之下還以為跟倫理孝道有關的傳統殿堂,其實是提供宜蘭縣境內的旅遊資訊中心。


園區左側從《廣孝堂》開始,陸續為《民藝街坊》、《文昌祠》及《戲台》、《傳統小吃坊》至《目仔窯》才是整個園區的精華區,宛如一道時光隧道,帶我們回到過去時光、兒時記憶,咱們就依序一路往下一同去認識和體會吧!

《民 藝街坊》主要由兩排傳統街屋組成,位於靠大門的傳習街、中間道的民藝街與靠河水道的大王街,以再現傳統業街道情境為主要的構想,很有三峽老街的味道!共有 33家店舖,皆負有文化創造產業及教育意義,並與遊客產生直接性的互動。一踏進民藝街,左邊入口處有幾張類似原住民圖騰的木雕座椅,提供遊客休息及欣賞用途;右邊則有兩攤古早味的攤販,賣古早冰和麵茶,還有從小吃到大的黑橋牌香腸!整條街從街頭看不到巷尾,聽說是具有防盜、防災、防煞、聚財等含義,這是古 人深具智慧的設計,現代人很難想像與理解!


咱們沒有每家店舖都進去參觀,但是只要看到好玩的或是新鮮的一定都會進去光顧一下!這家《小花園》就是其中之一,外牆上掛了個古代的繡球,玻璃櫥窗裡擺放了古代傳統婚禮服飾等,感覺上好像是專營傳統婚禮古禮飾品之類的,其實他們主要是賣繡花鞋,各種不同樣式的繡花鞋,不一定要搭配旗袍才能穿喔!《小花園》給予繡花鞋不同的生命,在傳統與現代的衝突感中,融入現代人的生活中。


這街屋樓頂樑柱間設有大橫木樑,可不是拿來曬衣服或是上吊用的喔!一般街屋一樓通常是店面,二樓以上則作為儲藏室,這大橫木樑就是用來上下輸送貨物之用,可減少上下樓搬運的不便。街道邊的水溝蓋上有圓形的孔洞,水即是財,圓形代表錢幣,有聚財之意;街道邊的人字磚則代表人來人往、生意興隆。


《木屐館》外陳列了許多祈福木屐,店內亦販售各式各樣的木屐款式,還有手機吊飾、鑰匙圈、祈福吊飾等,在《木屐館》外紅磚牆壁上還掛了一支超大木屐鞋,除了展示用之外,還有避邪(壁鞋)之含義。


店面與店面間的小巷道,聽說有防盜作用!


認識《是誠陶笛》是從兩年前江媽帶肉肉和老爺去逛《鶯歌陶瓷老街》時,記得當時還買了幾個陶笛回家練習,不過現在已經躺在抽屜理做古了!


《河洛坊偶戲文化館》內每一尊精緻的戲偶,皆代表著一個角色在戲台上獨特的生命歷程,沉靜中娓娓訴說著曾經擁有的輝煌歲月。還記得昔日風靡一時的『雲州大儒俠』史艷文、苦海女神龍、怪老子、哈買二齒、藏鏡人和秦假仙等,都是當年難忘的成長記憶。

十指動一動,歡樂滿掌中!~

一走到《敦品製筆》門前,映入眼簾的是這支超大顯眼的大毛筆,左邊有習字桌,文房四寶一應俱全,右邊則有工作人員細心安靜的製作毛筆。現代人因電腦科技的進步,甚至不再提筆寫字了,更何況是中國國粹之一的書法,身為炎黃子孫應努力闡揚中國文化,秉持宣揚傳統文化為己任才是!


小時候放學途中總是會在街角的《柑仔店》駐足,裡面永遠不匱乏小朋友喜愛的零嘴,看著老街《柑仔店》門外一串串的糖葫蘆,是不是也勾起你童年的點滴回憶!

門口人偶辣妹吃糖葫蘆,咱們當然也要來一支!

這間《珍饗》專賣純手工製作古早味的麥芽糖、賣芽餅和宜蘭名產李鹹糕等,標榜手工現做不黏牙,可以回味傳統的古早味!門口擺放古早販售麥牙餅的腳踏車,兒時情景重現眼底!


《捏麵人》過去在宴席中用來當裝飾,還可以拿來吃,但是吃完後藝術價值也不存在了,因此這項技藝很難傳承。在傳藝中的《捏麵人》,因考量衛生和保存的問題,特別運用樹脂加入材料中,使用傳統古老技法捏製,不僅美觀,也可放置較長的時間,同時也是一件藝術品。


無所不在的《紙箱王商號》,幾乎走到任一個旅遊景點都可看到《紙箱王》,從設計到生產一手包辦!在《紙箱王》可以看到紙藝創作的無限可能,從櫃子、桌椅、牆壁、吧抬、天花板至燈飾、郵箱等,全部都是獨一無二的紙藝創作產品,也是送禮的好物之一喲!


還記得阿嬤的大花布嗎?50年代最著名的就是大紅牡丹花布,家家戶戶都有一件花布被單,常是女兒出閣嫁妝之一,象徵富貴吉祥。《台灣布衣》堅持保存傳統,以傳統、設計、原創、手工、自然、環保的製作品質自許,將現代精神與概念融入各項衣飾、布料及禮品的設計中,供客戶選擇與比較。


樓與樓間較大的巷子是防火巷。可看見大王街上的古早味小吃攤!~


霹靂布袋戲是具數百年以上歷史傳統的表演藝術產業,從其偶頭到戲服的手工藝製作,展現出雕刻、刺繡等各種傳統精緻工藝產業。而《大霹靂館》結合數位影音和古典美學,發展出多元與多樣化的布袋戲週邊商品,專屬霹靂創意的生活天地。


《台灣原民文創館》展示原住民多樣化的技藝,包括編織、琉璃珠、陶壺、雕刻技術等,結合祭典傳說及神話故事,顯現原住民族豐富生命力與智慧,運用文化與創意的結合,呈現別具特色的部落風格。


民國50至70年代,台灣是全世界最大的半寶石加工、集散中心,並以水晶、瑪瑙、蘇聯鑽為出口大宗,後因工資上揚、產業外移等因素而逐漸凋零沒落。《寶石館》內擺設當時寶石加工時所運用的工具,並有詳細的車供切磨過程介紹。


《茶山房》是一間專賣古早手工肥皂的商店,分為《茶山房浴室》、《茶山房肥皂舖》和《茶山房肥皂教育館》三部分。首先來到《茶山房浴室》,進門後就看見一堆古早時候和洗澡、洗衣相關的道具擺飾,牆上還印列了洗澡的好處和澡堂注意事項等,左邊有早期日式澡堂的男女湯布簾,穿過布簾即是《茶山房肥皂舖》。


《茶山房肥皂舖》前走廊上擺了一個早期的豆腐攤,做成豆腐形狀的肥皂唯妙唯肖,一旁還有用肩挑的扁擔,用竹筒製成的扁擔看起來很輕,可是得費很大的勁才挑的起來呢!


走到《民藝街坊》的盡頭,是《戲台》和《文昌祠》,亦可往內河道的方向,穿過水上陸橋參觀《黃舉人宅》。


此時正好有表演,吸引了許多人潮圍觀!一般戲台表演其實是要表演給神明看的,所以通常廟宇和戲台會面面相對,這讓肉肉想起小時候在阿嬤家,每每有節慶時都會去廟前看戲的情景,戲台下還會有許多小攤販,肉肉最喜歡邊看戲邊來根烤香腸!


看完戲後當然就是找吃的囉!《傳統小吃坊》內發現小七,馬上把319鄉鎮護照拿出來蓋章,終於把一整頁蓋完了!


《傳統小吃坊》是以台灣味為主的飲食區,有餐廳、小吃、名產等任君挑選,讓遊客可一次品嘗台灣各地不同的道地好滋味!


四面環繞、中庭水池的建築設計,池邊設有室外用餐區,不僅可享用美食,還可享受優雅清閒的庭園景緻!


只要大家一坐下來休息時,肉肉就是吃,看見肉肉最愛吃的肉燥乾麵、鼎邊趖和燙青菜,無論如何一定要品嘗一下!


池邊有自動販賣機販售動物飼料,可以買來餵池中的魚兒們。


吃完麵後口渴了,看見星巴克又忍不住要來杯星冰樂,江媽和幾鏈只能無奈的看著肉肉不斷的把東西往肚子裡塞!(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往回走經過《童玩館》,看見門口擺放的超大國小課桌椅,做得這麼大把我們都變成小大人了!^O^


《舊‧生活館》販賣了許多舊時的紀念品,要懷舊尋寶來這裡就對了!肉肉買了一張台灣檳榔西施的明信片送給羅門,讓他見識一下台灣女生有多辣!另外買了一張懷舊鐵片名信片送給老爺,讓他感受一下台灣舊時光!當然還送給自己一台舊式的裁縫機音樂盒,放在工作室很應景!


穿過時光隧道般的《開運隧道》,好運從過去一路旺到未來!


傳藝中心內綠草如茵,走累了逛累了就到這裡吹吹風、曬曬太陽,沉澱一下心靈也順便欣賞藝術作品!


來到大王街,因颱風天稀疏的人潮,還有涼涼的天氣,真令人神清氣爽!


《燭火相傳》是一間製作蠟燭的工廠,在這裡可以看見完整的蠟燭製作過程,還可以自己動手DIY做屬於自己的果凍蠟燭!


兩個愛花的女生,花兒美、人兒嬌!


《杏腐大王》的杏仁豆腐堅持純手工製作,老闆說吃了他的杏仁豆腐,每一口都是幸福!門口擺放了古早爐灶和竹蒸籠,肉肉小時候去阿嬤家時也看過一樣的灶和蒸籠!《杏腐大王》對面擺放了《宜蘭蔥餅》和《烤地瓜‧地瓜球》兩個攤位,來到宜蘭不吃蔥餅說不過去,肉肉不多說馬上買一個!


因為沒什麼客人,老闆特地開火煎製,可能火侯不夠,整個蔥油餅油膩膩的,不過味道還不錯!


這是《雨天表演場》,特殊造型的木造遮雨棚,可遮蓋艷陽和雨水,開放式的空間,使表演者和觀眾之間零距離。


最後來到《傳藝懷舊照相館》,外觀看起來有點像舊戲院,本來想進去拍張合成照片留個紀念,沒想到拍一張要NT$100元(沒記錯的話),後來看了網站上說兩張入園門票就可以換一張免費照片鑰匙圈兌換卷一張,為什麼我們三張門票卻一張兌換卷都沒有?!!!


合成相片沒照成,看到對面一攤《烤香腸‧豬血糕》,只好去買支豬血糕彌補一下心靈!


《傳藝懷舊照相館》外牆上有一張建國百年的合成樣本,咱們靈機一動,把樣本上的小朋友遮起來,自己也可以拍合成照!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的特別快,乘坐的時光機也已達終點,人生就像一場電影,終有曲終人散的時候,但留下的影像卻永遠存在你我的記憶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地址:宜蘭縣五結鄉季新村五濱路二段201號
電話:(03)950-7711、0800-868-676
網址:http://www.ncfta.gov.tw/ncfta_ce/main/index.aspx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